加载中...
第1章 网络基础知识
发表于:2021-06-23 | 分类: 《图解TCP/IP》读书笔记
字数统计: 951 | 阅读时长: 3分钟 | 阅读量:

1.1 协议是什么?

  • 首先互联网代表协议TCP/IP,包括HTTP、TCP、IP等协议
  • 两台计算机之间必须支持相同的协议,否则无法通信

1.3 什么是分组通信(分组交换协议)?

将大数据分割为一个个叫包的较小单位进行传播,其中通信协议用于规定报文首部应该写入哪些信息、应该如何处理这些信息

1.4 协议由谁规定?

OSI模型由ISO定义,而TCP/IP模型由IETF规定

1.5 OSI参考模型

OSI参考模型每一层的作用?

7层通信处理举例:

用户A给用户B发送”早上好”:

  • 第1步,输入完发送内容后点击发送那一刻,即进入应用层
    • 应用层将发送数据的前端添加一个首部,标明内容与收件人
  • 第2步,表示层:将”某个计算机特定的数据格式”转化为”统一的标准网络格式”
  • 第3步,会话层:决定采用何种连接发送数据,例如发一封邮件就建立一次连接还是连发五封邮件,甚至建立五个连接
  • 第4步,传输层:建立连接或断开连接或重发,例如用户B没有收到完整的”早上好”,告知用户A,则会重发未收到的内容,并再次确认
  • 第5步,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:数据链路层负责每个区间的通信,网络层将数据发送给最终目标(端对端)
    • 数据链路层将数据0、1转化为电压和脉冲光传输给物理介质,通过物理介质实现通信传输
  • 第6步,用户B接收,与用户A相反,从物理层开始往上逐层处理

1.7 传输方式分类

1.7.1 面向有连接与面向无连接

  • 面向有连接型:在发送数据之前,需要在收发主机之间建立一条通信线路。在通信传输前后,专门进行建立和断开连接的处理,可以避免发送无谓的数据
  • 面向无连接型:发送数据时候不需要建立连接,发送端可以在任何时候自由发送数据,即使接收端不存在,发送端也可以将数据发送出去

1.7.2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

  • 电路交换:两台计算机通过独占电路完成信息交换,一次最多只能两个用户同时通信
  • 分组交换:路由器之间通过一条/多条共享线路相连,发送端计算机将数据分组发送给路由器,路由器收到这些分组数据以后,缓存到自己的缓冲区,然后再以先进先出的顺序转发给目标计算机(TCP/IP用的分组交换)

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特点:


1.9 网络构成要素

1.9.2 网卡

  • 将电脑的数据封装为帧,并通过网线(无线网络是电磁波)将数据发送到网络上
  • 接收网络其他设备发送的帧,将帧重新组合成数据,发送到所在的电脑中

1.9.3 中继器

OSI模型的物理层,延长网络距离的设备,将电缆传过来的衰减的信号放大传给另一个电缆,延长网络长度

1.9.4 网桥/2层交换机

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,能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,根据MAC地址转发

1.9.5 路由器/3层交换机

OSI模型的网络层,根据IP地址处理数据

1.9.7 网关

负责协议的转换和数据的转发

上一篇:
第2章 TCP/IP基础知识
下一篇:
浏览器是怎样通信的
本文目录
本文目录